太上之道,非强修而得,非速成可图。
修行如水渗石,似风化山,缓而不辍,静而有力。
修行有阶,次第以进,不执其序,不困其形。
日用即道,恒行不懈,是为真修。
一 · 修道七阶(由浅入深,步步筑基)
第一阶:身养
正衣食,调作息,动静有度。
✦ 核心在于守身如器,令形不乱、息不浮。
第二阶:心守
观情绪之起伏,察念头之生灭,不为牵引。
✦ 守心如镜,不喜不惧,不怒不贪。
第三阶:气调
习呼吸之节律,炼炁以通脉,行息以安神。
✦ 炁通则神宁,神宁则意稳,意稳则道通。
第四阶:行静
日行有常,夜静有省;言有分寸,事有缓急。
✦ 修行不在山林,而在步履之间。
第五阶:内观
闭目内照,观心观行,去妄留真。
✦ 外境扰扰,内守则清;心动不如心定。
第六阶:守象
识天时,察人情,知顺逆,识取舍。
✦ 顺者辅之,逆者避之,得失荣辱皆归自然。
第七阶:无阶
不问阶级,不着修功,忘修而修,忘道而道。
✦ 迹无可循,道已入骨。是为真归。
二 · 常修十三功(恒行不辍,涵养本基)
- 规律作息:夜半前寐,晨七前起。
- 身体动能:每七日运动三次,每次半时以上。
- 滋养心神:月读三书。
- 财务自律:强制储存,知足不辱,藏富于德。
- 简化入口:饮食七分饱,少咸少腻,勿以欲主食。
- 空间净化:旬整一室,物有序,心方定。
- 内在宁静:每日静坐,观息调神。
- 语言节净:少言、慎言、不妄言。
- 自然亲近:七日一出,亲山近水,纳天地炁。
- 不争之行:遇言不辩,遇欲不夺,顺势不争。
- 身心调和:择一艺练之,如太极、书道、琴艺、园耕。
- 守节适欲:情欲不避,唯度中行之,恒知止。
- 善念自然:善非强行,助人随缘,勿施勿求。
三 · 修行法则(内守之纲)
- 不渡人,唯渡己。道在人心,非我可施。
- 不自显,不求众。藏锋养晦,观机而动。
- 不急进,不懈怠。日修一功,年固一道。
- 不离世,不溺俗。处尘而不染,涉事而不乱。